速放缓,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开始显露弊端,同时,受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日本财政收支出现恶化。
日本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不得不开始大量发行国债。
正是为了摆脱财政困境,日本有些政客才提出了消费税的构想,本质上其实就是增值税。
只不过,这种多收钱的事儿,怎么都不讨好,从七十年代起,抱有这一主张的日本政客就会遭受各方各面的攻击,被骂的狗血淋头。
无论是七十年代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还是八十年代中早期的中增根康弘,只要提出消费税的议案,无不遭到社会民众和在野党,甚至执政党内部的全盘抵制。
但时间到了八十年代的后期,的确不一样了。
由于日本社会当下钞票泛滥,信用扩张已经到达极致,股市楼市给日本带来了无限的憧憬,每个人都开始相信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没有天花板,未来日本只会更好的神话。
所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界和商界对于税负增加的反感大大降级,已经没有什么人抵触消费税的出现了。
毕竟现在赚钱太容易了,大多数人的钱都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了,连蔬菜店的老板每天晚上也是歌舞升平的。
再加上竹下登这次也对税收政策做了变通,他采取征收消费税与降低所得税相配合的混合策略,并非像过去一样一味给百姓增加负担,最终算是成功推动了消费税的立法。
目前已经基本敲定,从次年,消费税法开始实施,日本消费税将会以3%的税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或许是日本泡沫经济对于日本这个国家财政方面唯一正向的推动力了。
否则的话,日本政府是没可能完成消费税立法的,就冲这一天,竹下登这个首相也不算是无所作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推动此事的竹下登,在这个日本金钱泛滥的环境下也没办法保持廉洁,就是在1988年,已经接连有两件经济贿赂大案牵扯到的他的身上了。
第一件事,1988年7月爆发的瑞可利事件,日本各媒体揭发瑞可利以低价向政界要人赠送瑞可利oos未上市股票,政界要人再于市场上高价抛售的行贿手法。被卷入此事的自民党要人几乎覆盖了自民党的所有党派要人,首相竹下登也赫然在列。
第二件事,就是更著名的且性质相同的利库路特事件,几乎是以同样的手法,利库路特公司的会长江副浩正用自家公司的低价股票贿赂自民党各大身居要职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 最新章节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变化,网址:https://www.bqg2.org/html/171/171857/1522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