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起来整理下山要带的竹简,这是老师特意吩咐的,老师说不论到哪书是要看的,不能荒废。杨叔子撇撇嘴,不成想竟被王逸子看到了:“不想看吗?本来打算让你只带一卷的,那就多带一些,反正你下山也无事可做,正好读书习字。”
“老师老师,我错了,只带一卷就好,反正咱们下山也待不了多少时日就回来了。”杨叔子急忙告饶。
王逸子哼了一声,说:“不信还治不了你了。去,把屋子里的那块熟牛皮带上,下山后我有用。”
杨叔子一边答应着一边急忙跑远了,他害怕这怪老头又出尔反尔,逼自己多带书卷,背书倒还好,只是那些竹简的重量真不是容易负担的。
天色朦胧发亮,一层薄霜和山腰上的云雾一样白。
师徒两人卯时刚到就要出发了,两人穿过天州、连州,渡过窝耳河,进入卓州,又延卓州向西到达顺州。一路上见到的最多的是乞丐,那些人衣衫褴褛,头发蓬乱,脸上肮脏不堪,手里握着一根粗木棍。
杨叔子几次抬起头看着王逸子,只见得王逸子神情平淡,似乎没有看到这些惨状,可他分明看到路边堆放的白骨时会停下来双手合十嘴角轻轻颤动着为那白骨念经文。真是一个诡异的老道士。
每晚找到歇脚的地方的时候,老道士还会做一件事,那就是让杨叔子把熟牛皮铺到桌子上,拿着毛笔在上面涂涂画画,有些像地图,可这张地图似乎太过精确,上面不但标注了哪里是什么城池,甚至连山谷沟壑都画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杨叔子几次想问,都被王逸子提前挡了回去,他似乎不等杨叔子开口就已经知道要问什么,因此杨叔子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越过窝耳河后天气彻底变了,这里大雪纷飞。“窝耳”的意思按照北部土话来说就是裹住耳朵的意思,北方盛传过了窝耳河不窝耳耳朵会被冻得掉了。虽说不至于那么夸张,但天气委实冷了许多。
师徒两人冒着风雪进入顺州。“老师,我们为何来此啊?真冷。”杨叔子的语气中有一些怨气。
王逸子似乎没有听到杨叔子说什么,低声嘀咕着:“那夜看到的紫气应当是在顺州,可顺州这么大,去哪找呢?臭小子,算你小子福大命大,良人找着了。”
杨叔子这才想起老师第一次见自己说的话,他轻笑一声,心里并不怎么在意,他相信自己的命在自己手里,哪会有什么良人助自己。
突然后脑勺又被王逸子一巴掌,只听得王逸子骂道:“臭小子,你不知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庸王朝》 最新章节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三十章叔子的回忆(二),网址:https://www.bqg2.org/html/300/300538/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