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流民们有了新的工作,扛起锄头和铁锹,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挖山修路的事业。>
除此之外,董卓还分出一小部分有经验的流民去勘测煤矿,等确定煤矿位置之后,再大规模的进行采矿。>
其实早在西汉,就已经有过开采煤矿并将煤用作燃料的前例。《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汉文帝即位那年,即公元前180年,窦太后之弟“窦广国……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入山作炭”实际上就是进山采煤。当时还发生了“岸崩”(塌方)事故,“岸下百余人”“尽压杀”,说明当时采煤的规模已经不小。>
然则煤炭最终还是没能得到广泛推行。>
究其原因,挖煤的危险性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容易中毒。>
因此,上流社会的世家老爷们不敢用,底层的百姓用不起,所以煤炭的使用率几乎就成了透明。>
而董卓不一样,他是晓得煤炭的作用的,在石油天然气出现以前,煤炭绝对是发家致富的第一选择,要是能在这个时代,把煤炭开采使用上,社会和科技都将向前迈出很大一步。>
只要给他的时间足够,吊打全球,不是问题!>
…………>
董卓在上党开山修路的事情,很快传入袁绍耳中。>
麾下谋士俱是一致认为,董卓此举意在开辟新的道路,好节省时间,方便从河东运粮。>
“这老贼倒是真有闲心。”>
袁绍嗤笑一声,供着几十万流民,不去想怎么解决人口问题,反而还在山里优哉游哉的砍树修路,董卓也着实心宽。>
最好能把太行山脉这边也凿开两条,也好省去他一番功夫。>
太行山里的贼寇投降太快,山上的陉关全被董卓接管,如此一来,进攻时机就掌握在了董卓手中。>
这对袁绍而言,是一件挺操蛋的事情。>
麾下谋士们则建议袁绍不必着急,董卓不将流民疏散到各地,想凭贫瘠的并州来供养这些流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出一年,董卓就得乖乖认命。>
到时候,这些流民没了吃食,还是会照样叛乱。>
文丑的仇,可以以后再报。>
当务之急,是与冀州相邻的青州境内泛起大量黄巾余孽,而青州刺史焦和又是个无用之人,麾下兵多器锐,粮食充足,却不敢与黄巾交战,以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我去买个橘子》 最新章节第一四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网址:https://www.bqg2.org/html/208/208386/14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