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各省上缴的财税却不及前清政府的三分之一。究其根本原因,乃是体制的弊病。督军们既掌握着地方军权,又兼着行政长官,权力缺乏约束,上下其手,倾吞国资。中央政令也难以推行。
陆少阳深明此理,向孙中山痛陈利害,提出宪政前应由中央向各省委派代理行政长官,将督军们都调到北京来任职,地方卫戍部队则划归解放军总部统一节制。孙中山完全赞同陆少阳的意见,不过考虑到国家初立,许多方面还需要依靠地方势力才能平稳过渡,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派员接管地方政务,推行军政分立,待时机成熟后再将督军们分批调入中央供职。
军政分立令下达后,损害了督军们的切身利益,但他们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使出了种种招数,阳奉阴违。名义上,各省相继设立了与督军府并立的省政府,中央委派的省长等行政官员也都入署办公了;实际上,地方财政早已被他们巧立名目抽干了,各级办事机关依然只看着督军府的眼色行事,省政府既没有财力,又得不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不过是个空架子。
即便如此,督军们仍感到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从根本上推翻军政分立才能保住既得利益。于是暗中勾结政府要员,在国会中制造舆论,声称“现在共和党人把持着解放军中的高位,如果再把地方部队划归其直辖,等于将军队领导权彻底交给了共和党。同盟会是中国第一大党,理应在各方面掌握国家主导权。”这种言论在同盟会内部很有煽动力,尤其得到了许多议员的支持。同时巧妙地把主要矛盾转移到了共和党方面。
事实上,此时的同盟会处境相当尴尬。一方面,同盟会革命较早,三民主义深入人心,国家体制也是以孙中山倡导的“三权分立”“无权宪法”为基础创立的,所以单就政治而言,同盟会无疑是中国第一大党。可是另一方面,同盟会却是个军事上的小党,以石铮为首的共和党人把握着解放军中的主要领导岗位。
在大多数中国政治家眼中,得军权者得天下,还有句格言是:“水至清则无鱼”。善于玩弄权术的人总是以“封官许愿”等物质刺激的方法,来召集网罗自己的跟随者。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以“结拜兄弟”来拉拢有权势的人。按照西方的标准,有出色口才笔才,又有充分政治责任感和生活清廉的人,是非常理想的政治家。可是在中国污浊的政治土壤中,这样的人往往不配作为政治家。这是植根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封建政治逻辑,并不是一场共和革命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当共和党人逐渐取得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浴火重生大同梦》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章 巨舰重炮,网址:https://www.bqg2.org/html/290/290138/121.html